首页l资讯国内国际军事 娱乐明星综艺旅行 体坛足球篮球体育 科技汽车IT 业互联网+ 财经房产理财股票商机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2024-01-17 09:14:12浏览:9编辑:紫薇公主

最近感觉身边每个人都在追《繁花》。

有人说,这是一部魔都版的《美国往事》,内地版的《大时代》。

十里洋场、纸醉金迷、江湖义气、时代变迁,种种元素配合着主人公阿宝的人生起伏次第展开。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也有人说,这是一部高质感的男频爽剧。

阿宝一路开挂,总能在人生的关键点遇到贵人,实现阶层跃迁。

有点不真实。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无论如何,《繁花》世界富贵迷人眼,说王家卫花了 5 亿去拍这么一部电视剧。

而正是这种富贵感的营造,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有网友说 "90 年代我们那出个万元户就不得了 ",繁花里的人就那样了,开玩笑吧。

首页有博主吐槽说这繁花也太假了,那时候中国一穷二白,哪有片子里那么纸醉金迷啊。

还有人拿《繁花》和《山海情》作比较,感慨:

都是 90 年代。

前者讲了中国最富的地方发生的故事。

后者描摹了贫瘠的地方是何其一穷二白。

头顶同一片天空,人们的命运却如此参差。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更微妙的是——

先进地区的网友怀疑《山海情》不真实,不相信会有家庭穷到合穿一条裤子。

后进地区的网友吐槽《繁花》太悬浮,不相信 90 年代初的上海这么富。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比如剧中一个上海比较有钱的出租车司机,居然能在 1993 年拿出几百万存款,还拉上其他工薪阶层的亲朋好友,凑了两千万现金去炒股。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进贤路上一家只有两个灶台的小饭店,两个商人吃三菜一汤,外加老酒,给了老板娘四千块。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如果上面这些都是 " 宝总 " 朋友,不具代表性的话,那黄河路上的挥金如土,更让观众们表示大受震撼。

某个老板在饭店里谈成了一单生意,于是给店里每桌客人都送了只霸王别姬。

一晚嗨下来,账单总共三万五。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90 年代的上海,哪有这么精致?"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很多人问,王家卫这拍的到底是民国时候的上海还是现在的上海?

王家卫这是把香港的浮华带到那时候的上海来了吧。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应该说,电视剧不是纪录片,难免会有夸张的成分。

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导演的个人风格。

但伴随着这些质疑声,是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出来表示,王家卫一点都没夸张。那会儿的黄河路就是这么浮夸的。

这场景基本是 100% 还原,和他们儿时的记忆一模一样。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甚至电视剧还拍的保守了。

富的人比《繁花》更富,穷的人比《山海情》更穷。

看这 90 年代的黄河路: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看看 1993 年开业的苔胜园: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是不是和至真园没啥区别?

苔圣园店长回忆说:

" 黄河路在 90 年代,全都爆满,生意好得不得了 …… 当时全国做生意都刚起步,如果要谈生意,都是要在饭桌上谈成的。"

" 当年黄河路上新店开的时候,基本都会请香港明星来剪彩。"

" 天天没有日夜。早上十点开门,夜宵大家一路吃到早上六七点钟都有。晚上翻台,一个台子翻个三四遍甚至四五遍。以前的美食街,白天还好一点,晚上人密集得不得了,出租车一路排满整条黄河路。"

" 黄河路的椒盐大王蛇,要香,肉不能老,一条蛇五六斤甚至七八斤。那时有个大老板住在体育宾馆,一个礼拜六天都在我们这儿吃,大王蛇是他包掉的,当时流行大王蛇。帝王蟹、象拔蚌、澳龙、东星斑,也是餐桌上必须要有的。"

烟花炮仗各家一轮轮放过来,放几个钟头,一家放得比一家响,整条街走不动道," 烟花纸堆得有地毯那么厚。"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繁花》的大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

当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两波 " 先富潮 ":

一波是 80 年代,城市里的个体经济和农村里的乡镇企业捧出了第一批 " 万元户 "。

另一波是 90 年代资本市场开启,少数幸运儿一夜暴富。

著名的上海 " 杨百万 " 就是典型例子。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这两波先吃螃蟹的人,成了当时实打实的先富阶层。

而当时的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已经相当繁华。

1988 年,上海人就流行过圣诞节了。

荷包充实的人可以在新亚大酒店享受通宵舞会和圣诞大菜,还能去百乐饭店点圣诞火锅。

普通工薪阶层呢,就去 " 老大昌 " 买点圣诞点心。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1992 年,和平饭店的圣诞晚会,一张入场券卖 888。

在那里,可以观赏到国内首次公开演出的比基尼舞蹈。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同样是 1992 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7 元。

上海人的平均月薪是 356 元,平均年薪是 4272 元。

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同时期的虹桥夜店,有人开得起 8000 元一瓶的路易十三。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这家夜店由深圳大佬经营,开业当天的气势比李李的至真园还大。

毛阿敏、巩俐好多明星都前来助阵。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繁花》里的黄河路美食街,在 1993 年 9 月正式挂牌成立。

当时的黄浦区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给商家提供了不少便利。

优越的营商环境让这条不足 800 米的街道开了 60 多家饭店。

它们的名字也相当豪横。

直抒胸臆地叫 " 大富豪 "、" 大香港 ";讲求含蓄地管自己叫 " 雅园 "、" 乾隆酒家 "……

每逢新饭店开业,放烟花放炮仗留下满地 " 开门红 ",那叫基操。

能请来港台明星站台,才算 " 有派头 "。

" 至真园 " 那块宝地在现实中叫 " 苔圣园 "。

90 年代,包间最低消费 2000 元。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鼎盛时期,这家饭店每月能做出1000 万的流水。

上海前首富周公子,曾在黄河路上开了一家五层楼的豪华饭店,名叫 " 阿毛炖品 "。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这里佛跳墙 58 元一位,秘制炖鹿肉 22 元一位,红烧大排翅 188 元一位。

依这定价,一顿吃掉三四百很正常。

对先富阶层来说,纯属毛毛雨。

对工薪阶层而言,一顿吃掉一个月工资,想都不敢想。

他们的生活虽然比《山海情》好,但也不至于如此铺张。

哪怕对于少数月薪达到一千的上海人来说,这也是奢侈的。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套用 " 懂王 " 的名言:" 或许这就是人生。"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很多热批评《繁花》,觉得它不接地气。

觉得这种小人物一夜暴富的故事和普罗大众无关。

但说起来,当时的上海确实有不少机遇。

遇上单位分房、拆迁动迁、出国打工 ……

一些赶上趟,又有财商的人,后续就能发财。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就说打工吧——

我大学时的同声传译老师,是中国顶级的德语同传翻译之一。

他说自己在 90 年代给德国人做会议翻译,一天就能赚 100 美元,而那时中国人的平均年收入才 300 多美元。

这薪酬在我们看来是天价,可德国人却觉得很实惠。

100 美元一天就能找到个高级会议口译,简直太合算了。

其实现在你去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也会有这种感觉。

去坦桑尼亚的时候,导游告诉我说,坦桑尼亚一名普通工人一周的工资大概等于 20 美元。

而这里的向导和司机,如果接到的客人是欧美人,那一天光小费就能收到 20 美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周的工资。

所以,我们导游说他很骄傲能成为一名导游。

而我们 30 美元就能包一天的车,带车带司机,也是觉得简直太合算了。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于是想到某经济学家的话。

" 掌握定价权的人,就掌握了财富本身。"

尽量离掌握定价权的群体近一点,也许这就是赚钱之道吧。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老底子,士绅家打碎个杯盏,都够外头的穷人活一年。

贫富差距、地域差距自古以来都是客观存在。

有人在 90 年代经历《繁花》,就有人在《山海情》里负重前行;

有人困在《股疯》里,也有人在经历《漫长的季节》……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以前才要搞集体化和三线建设,现在要搞扶贫和乡村振兴。

为的就是缩小差距,平衡发展。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所以,大可不必觉得别人在装穷或者摆阔。

看剧罢了,轻松一点。

其实,伴随着 " 基建狂魔 " 的发力,现在大家的差距反而是在缩小的。

1993 年,上海人均 GDP 1.1 万元,全国人均 GDP 不到 3000 元。上海是全国的 4 倍。

2022 年 , 上海人均 GDP 18 万元,全国人均 GDP 则有 8.6 万元。上海是全国的 2 倍出头。

可以说,上海依然是全中国发展最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但中国也崛起了其他许多富庶城市群。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至于上海繁华,也从来不只是占比不到 15% 的原住民造就的。

而是依靠一代代外来的移民,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打拼,一起创造了大上海的繁荣。

所以我们没必要把《繁花》看成是 " 上海人的自我炫耀 "。

它更像是对时代中每一个逆袭者的致敬。

《繁花》里的老总们能靠着左手炒股票,右手做外贸发家致富,是因为他们生在了一个好地方。作为最早开放的地方,充满了机遇,也被他们抓住了。

而对于《山海情》来说,生活在内陆的主人公们基本就和外向型经济的红利绝缘。

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里喝到汤,除非背井离乡去沿海城市打工。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他们最后也确实纷纷去福建了。

今天,社会的流动性越来越大。

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不同区域、不同人群面临的发展机会或许还比 90 年代更多了。

大家不再需要像 90 年代那样挤到大城市去淘金,讨生活。

当每个地方都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之后,人们不用背井离乡也能找到机遇。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某位经济学家曾经开玩笑,说过这样一句话:

" 养鸡养猪不如养上海人。"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这话被自媒体恶炒,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其实人家讲的是,浙江安吉县有个村,本身人口不到 1000 人,外来的上海人却有 3000 多人。村里 4 亿多的投资,都是上海人带来的。

" 上海人会投资,把他们的余钱剩米带到浙江。农村人们就不用再辛苦地养猪养鸡了。"

由这个小例子出发,学者想表达的是一种更宏大的愿景:

在我国搞工业化的初期,让城市先富起来这没问题。

可现在城市已经富起来了,所以也该轮到资本下乡,城市反哺农村了。

我觉得这个思考很有价值。

与其争论一个电视剧是否真实,或许意义不大。

更有价值的讨论难道不该是:如何让《繁花》的先富们帮帮《山海情》的后富们?

发展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

希望发展能解决更多问题。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ttid,onclick,plnum,totaldown,newspath,filename,userid,username,firsttitle,isgood,ispic,istop,isqf,ismember,isurl,truetime,lastdotime,havehtml,groupid,userfen,titlefont,titleurl,stb,fstb,restb,keyboard,eckuid,title,ftitle,newstime,titlepic,smalltext,writer,diggtop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in (263,264,265)) and (id in (,,,,,,,,,,)) order by newstime desc limit 11
精彩推荐
猜你喜欢
商机推荐
  • 联系我们
  • 客服QQ

Copyright © 2018-2020, 今日网络热点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信息侵权、举报:853029381@qq.com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今日网络热点对此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