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 8 月 4 日电4 日,成都大运会赛事运行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主媒体中心举行。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表示,本届大运会将为成都的长远发展留下宝贵的财富,长久惠及城市和广大市民。
据曹雪峰介绍,成都大运会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创办以来首次对遗产工作进行全面规划管理的一届大运会。2019 年 10 月,成都就编制完成了《成都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遗产规划》,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举办成都大运会,努力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教育与青年 7 个方面 29 个领域的丰厚遗产。
在重点领域方面,体育场馆是成都大运会留给这座城市最为显性的体育遗产。据了解,成都大运会总共有 49 个场馆,其中新建 13 个,其余 36 个均为改造场馆,体现了可持续利用理念。新建场馆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均达到了绿色建筑的二星级标准,改造场馆大多数在高校,赛后将用于高校的体育事业发展,有效防止了闲置浪费。
近年来,大运场馆能赛尽赛、能开尽开。在 2022 年面向社会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近 8 万个小时,服务市民群众超过 509 万人次,举办各级各类赛事 730 余项。曹雪峰表示,大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还将继续用于成都的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
而大运村,是成都大运会带给这座城市重要的教育遗产。据悉,成都大运会综合环境、距离、交通等因素,选择了在成都大学建设运动员村。这一 " 村校合一、体教融合 " 的模式是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运动员村建设中的一大探索。赛后,大运村将全部移交成都大学,实现百分之百可持续利用。
此外,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也是成都大运会带来的改变。近两年成都全面推进夜景靓化、立面净化、市容美化、生态优化,顺利完成 2000 余个城市环境整治和品质提升项目,并先后对十陵大运村片区、凤凰山体育公园片区等 15 个片区实施了风貌的集中整治,让市民身边的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统计显示,近 3 年来,成都累计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 115 个,签约金额超过 870 亿元,2022 年成都市体育消费的总规模提升至 578.6 亿元,较 2018 年增长了 44.5%,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2 年全市体育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 1005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