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工匠型产业工人队伍,
推动我市 "4+3" 产业集群
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珠海 " 放大招 " 啦!
8 月 4 日上午,珠海市 " 产业新工匠 " 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介绍了我市 " 产业新工匠 " 新政的出台背景、内容和亮点,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丽云、市教育局副局长谢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宋宝巨、市总工会副主席刘德求、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科科长许凡庆出席发布会并回应社会关切热点问题。发布会由珠海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龚选萍主持。

珠海印发实施方案
让产业工人、职校学生
" 有前途、有荣誉、有机会 "
发布会上,郭丽云介绍,7 月 14 日我市印发《珠海市 " 产业新工匠 " 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珠海正处于 " 四区 " 叠加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打造一支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工匠型产业工人队伍,是推动我市 "4+3" 产业集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郭丽云介绍,《实施方案》亮点是坚持 " 制造业当家、产业第一 ",聚焦 "4+3" 产业集群,围绕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主要环节发力,提出实施 " 行行出状元 "" 匠苗 " 成长、" 百万行 " 全员 " 匠心 " 培养、" 金蓝领 " 优秀 " 匠才 " 引进、技能竞赛 " 匠艺 " 锤炼、示范引领 " 匠领 " 推选、技能创新 " 揭榜挂帅 " 六大行动,加快构建 " 产教评 " 融合、" 政企社 " 协同、" 育选用 " 贯通的工匠型产业工人培育体系,创新职业院校 " 岗位 + 培养 " 模式,探索实施毕业年度学生 " 用培融合 " 计划。重点建设 10 个以上示范性工匠学院,培育一支覆盖广泛、梯次衔接、技艺高超的 " 十百千万 " 新时代珠海产业工匠骨干队伍。到 2025 年,我市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 4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 38%。
在加大 " 产业新工匠 " 培养力度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推动 " 产教评 " 融合发展、" 政企社 " 协同推进两项措施,包括:
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推进社会化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民办院校师资晋升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 4000 元、6000 元补贴;
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 " 工匠学院 " 等。

我市的预制菜工匠学院揭牌。
在完善 " 产业新工匠 " 使用机制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拓宽技能人才引进渠道、提高收入待遇、畅通发展通道等举措。实施金蓝领技能人才引进行动,对新引进各类高技能人才给予最高 30 万元工作奖励,对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1.5 万元、2.6 万元、3.8 万元生活补贴,对市外技工院校毕业年度顶岗实习生给予最高 7000 元生活补贴。
在完善产业新工匠评价机制方面,《实施方案》提出,鼓励重点企业健全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制度、建立健全 " 新八级工 " 制度,推动建立完善覆盖广泛、梯次衔接的市、区、企业三级首席技师制度,支持技能等级与学历贯通、推进珠澳技能等级互认机制,共建珠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
在完善产业新工匠激励机制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提高技能人才政治待遇、社会待遇、奖励力度等措施。计划每年重点培育 10 名珠海特级工匠,100 名左右珠海工匠,1000 名左右区级工匠,引导培育 10000 名左右企业工匠。
郭丽云表示,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实施方案》举措,各部门联动形成全市合力,让产业工人、职校学生 " 有前途、有荣誉、有机会 ",努力把珠海打造成为产业新工匠的培育引领之地、成长向往之地、技能创新之地。

珠海的产业工人进行智能装备维修电工竞赛。
记者提问
问:我市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丽云表示,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我市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重点主抓三个关键:
一是大力建设实训培养载体平台,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已建成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现代服务、新能源四大实训中心。鼓励建设市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一次性给予最高 100 万元经费资助,鼓励建设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分别给予 50 万元、30 万元经费资助等。
二是持续发挥培训补贴带动作用,劳动者参与技能培训、提升等级认定取得证书的,分别给予 1000 元至 3000 元补贴等。
三是推动深化校企合作精准人才培养。本市技工院校新开设我市重点产业相关专业,最高给予 100 万元经费支持。《实施方案》对入选市示范性工匠学院的,最高给予 500 万元资金支持。
问:青年学生是高质量发展生力军,市教育局采取什么措施推动 " 珠海产业新工匠 " 培育工作落地?
市教育局副局长谢芳介绍,我市现有高职院校 3 所,在校生近 44000 人。中职学校7 所,在校生约 19000 人。

市教育局将聚焦 "4+3" 产业集群,推动职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利用优势专业群,主动对接行业龙头企业共建 " 工匠学院 ",目前已有 8 所院校在积极筹备中,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金山数字工匠学院、三一海工工匠学院等。
市教育局将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联合订单培养,实现 " 招生即招工 ";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职业院校学生留珠工作,广科院 2023 届毕业生目前留珠人数为 1700 多人,珠海城职院毕业生留珠率约 60%。
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方面有什么举措?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宋宝巨介绍,人才是企业核心,也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该局在引领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动态监测,定期收集重点行业企业的人才数据,分析研判企业对人才的供需情况。加强校企对接,举办大型赛事,并加强政策引导,如在企业评定专精特新企业的荣誉称号上以及参与工匠学院企业在 " 技改奖补 " 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

问:市总工会如何落实《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珠海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
市总工会副主席刘德求表示将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以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以赛代练,不断提高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做好产业工人培育。

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结合实际全面推进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目前我市创建国家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1 个,省级创新工作室 15 个。
用心用情服务职工,为产业工人补贴购买广东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今年来已完成 5.1 万产业工人的参保,并开展常态化帮扶服务工作及关爱困难职工家庭子女。
问:市国有企业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将为推动 " 产业新工匠 " 培育工程采取哪些举措?
市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科科长许凡庆表示,市国资委坚持 " 产业第一 ",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将 " 培育产业新工匠 " 作为战略工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
大力拓宽国有企业产业新工匠人才引进渠道,
加强国企产业新工匠人才培养培育,
完善国企产业新工匠职业发展体系。

珠海多措并举培育产业新工匠,
让产业工人、职校学生
" 有前途、有荣誉、有机会 "!
文:珠海传媒集团 王芳
图:珠海传媒集团 陈佳哲钟凡吴长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