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岁片陆续定档,想好看哪部了吗?
往年的贺岁档,是无数电影出品方的 " 必争之地 ",辛苦筹备一整年,只为了在年底给观众们一个惊喜,打造出老少皆宜的快乐喜剧。
不过今年似乎并没有那么 " 合家欢 "。
张艺谋的新作《满江红》定档在大年初一,该片讲述的是南宋绍兴年间,一群义士铲奸除恶的故事。

先是易烊千玺的 " 寒光照铁衣 " 出了圈,蓄着胡子的疤痕脸完全颠覆了他以往塑造的形象,眼神肃杀凛然,一下拉高了观众的期待值。

后是沈腾为了张艺谋不愿意去整牙—— " 万一张艺谋找我拍戏怎么办,那我再带个牙套,人家该不找我了呀 ",抱着这种想法,他等了三十年,等来与国师合作《满江红》的机会。

不瞒大家说,这个 " 双男主 " 的设定我的确是期待的。


同样惊喜的,还有《无名》里梁朝伟和王一博的同框。
结合剧情简介和预告,电影似乎要带我们回到抗日战争时期,冒死送出情报的地下党员抱着 " 无名 " 亦可之志,他们在光照不到的地方,精神是高昂的。



对比起来,虽然今年的贺岁档依旧大咖云集,故事感拉满,但似乎过于深沉了。
突然就有点想念 " 看到葛优就觉得过年了 " 的那几年了。

说起贺岁档,就不得不提它的起源。
" 贺岁片 " 的说法最早是从香港引入的。在八十年代,每到春节前,香港演艺圈的艺人们都会自发聚在一起,组成豪华配置,拍几部热闹喜气的影片献给观众。

影片大多不会在剧本上细细推敲,也不会设置复杂的场景,只是为了以小品一般的形式博得观众一笑,只为取辞旧迎新之义。



而影片的名字也要讨个好口彩,就比如《富贵逼人》《福星高照》《八星报喜》《家有喜事》等,光是看这些名字,就有打麻将胡了清一色的感觉,特别开心。


97 年,内地将贺岁片的概念引入,这就有了冯小刚拍出的第一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剧本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
冯小刚 + 王朔,不用多说,完全就是地道北京味儿的代表。

剧里面的台词也成为了经典,就比如那句 "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当年没看这部片子的,就像春晚没看赵本山一样,估计出去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自从冯小刚开了这个头,引领了内地观众过年看电影的风潮,就有不少人都看到了贺岁档的潜力。
所以不难看出在千禧年左右时,电影人们贡献了数部堪称经典的贺岁片,有聚焦普通人喜怒哀乐、家长里短的小故事,也有带你酣畅淋漓梦一场的大情怀。
以至于时至今日仍有无数人怀念,因为它们代表着贺岁片的初心,也是家人朋友们新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感之一。
而那些年贺岁片中的女主角,更是实力的代表,在千禧年前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7 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那时候甲方敢做梦,乙方敢圆梦。

电影开头,没戏演的姚远和在家闲着的副导演周北雁、道具员梁子以及编剧钱康合伙建了一家圆梦公司,名曰好梦一日游,说是要让消费者过过梦想成真的瘾。

于是卖书人要当战场上的巴顿将军,厨子想看看能不能做守口如瓶的英雄,一辈子没受过气的丈夫好奇受气的滋味,养尊处优的人做梦都想过几天苦日子 ……
周北雁装扮成各种样子,在他们的 " 好梦 " 中担当着最重要的位置。
比如," 美人计 " 里的京剧青衣,还有那能让小伙子得 " 相思病 " 的阿依土拉公主,姿态万千,眉眼举止间有的是风情。


刻意扮丑的地主夫人,八字墨色粗眉配上两颗金牙,压低着嗓子说话,滑稽得令观众忍俊不禁。

而当周北雁回归日常时,便是刘蓓本来的样子了。简单地扎个马尾,说话脆生,做事果断,典型嘴上不饶人的北京姑娘。

妆容上也是以还原她原生长相为主,只在眉骨、眼窝和鼻梁等阴影区去简单修饰轮廓线条,舍弃可能与自然感相违背的彩色眼影与亮色口红,用黑色眼线、带卷纤长的睫毛来提升角色的精气神。

刘蓓本身略方的下颌还给角色增添了几分端庄大气,鼻子立挺,整体看下来会让人觉得很耐看且有亲和力,就像平日里也能见到的邻家姑娘,让大荧幕有了过日子的鲜活滋味。

图源来自:后,一边吃烤鸭一边哭的画面。

她把烤鸭酱汁吃得满嘴都是,咀嚼声中几滴泪滑落,她好像也在吞咽着痛苦。
刘若英长了纯善质朴的脸,就像 " 奶茶 " 这个名字一样,有奶的醇厚但不腻人,有茶的清淡但又不会涩。


在《天下无贼》中没有颠覆她淡颜系长相独一份的温婉,而是以此为基础,让她为贼作案后又发现自己以当人母,所以一心想回头从善,为肚子里的孩子积点德。

她在妆面始终是接近素颜的状态,只是在眉毛上稍有处理,把眉头压低,眉尾上扬起来,有着一股子不服输、不向苦难低头的劲。

念旧的人,也许今年还是会看老片跨年,毕竟味道正、后劲足的真 · 贺岁片现在也是不多见了。
最后就以《甲方乙方》里的那首歌唱的那样结尾吧。
" 经历的不必都记起 / 过去的不必都忘记 / 有些往事 有些回忆 / 成全了我也就陶冶了你 "。

图片来源:本站微博